新《医师法》今日正式实施 这些变化要注意!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人民的健康守护者,更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力量。为了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完善医师的职责与义务,并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规定。
该医师法共七章,六十七条,并特别增设了“保障措施”一章,针对医师权益保护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在当下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医师队伍的辛勤付出尤为关键,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展现了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
该法规体现了对医师的深切关心与爱护。医疗机构应为医师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们的健康。当医师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导致疾病或死亡时,他们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为了更全面地保护医师权益,该法规明确建立了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励制度。对于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师,更是给予了津贴、补贴等优惠政策,并在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
近年来,伤医案件时有发生,为此,该法规明确了医师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干扰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通过侮辱、诽谤、威胁、殴打等方式侵犯医师权益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除了保障医师权益外,《医师法》还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医师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可以增加执业范围,或在多个医疗机构定期执业。这一举措为医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截至2020年,已有约26万名医师申请了多点执业。
为了应对我国医师资源的紧张状况,《医师法》明确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制定了医师培养规划,加强了全科、儿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训。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医师法》还鼓励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相互学习,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在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方面,《医师法》明确规定,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医师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对于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在无法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立即实施救治。严重违规的医师将被终身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的实施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法律保护,体现了对医师的关心与尊重。这一法规的出台无疑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当今社会,公共交通的急救服务日益受到重视。国家积极鼓励医师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公共场所参与急救服务,展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当医师出于自愿实施急救,并在过程中造成受助人损害时,他们无需承担民事责任,这无疑为勇于施救的医师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医疗实践中,《医师法》对医师的用药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他们需依据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在特殊情况下,如面对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的情况,医师在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备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医疗机构也应对医师的处方和用药医嘱进行审核,确保医师的用药行为得到严格规范。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诊疗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医师法》对此给予了明确的认可和支持。执业医师在获得所在医疗机构的同意后,可以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等医疗卫生服务。国家还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合作,打破地理限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医师法》不仅鼓励和规范了医师的执业行为,还细化了违反医师执业规范的法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和医学规范的医师,将受到严厉处罚。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规行为,省级以上人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有权吊销医师执业证书,并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活动。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医学临床研究的惩罚。
这一法规的出台,无疑为医疗卫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既能鼓励医师积极参与社会急救服务,又能保障患者的权益不受侵犯。《医师法》对互联网诊疗的认可和支持,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医疗渠道。对于违反职业道德和规范的医师,法律也给予了严格的制裁,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一个明确的行为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