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睡得好不好关键看三项指标
在最近的世界睡眠日科普讲座和全国义诊活动中,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教授张斌共同分享了关于睡眠质量的洞察。他们为我们揭示了判断良好睡眠的三个关键指标。
郭兮恒指出,正常的睡眠时长应在7至8小时之间。晚上入睡的时间点以及睡眠的时长是评价睡眠质量的重要依据。过早或过晚入睡,以及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醒来后的感受也是评判睡眠好坏的重要指标。若醒来后精神焕发、心情愉悦,说明睡眠质量良好;反之,若出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则表明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如果这三个指标中有任何一个或多个出现问题,并且持续时间长,自我调整无效,那么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张斌教授进一步强调了我们日常睡眠中的节律问题。他提到,周末与平日作息时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夜间过度使用手机等行为会破坏我们的睡眠节律。他还指出,夜间存在更小的节律,即每个约50分钟的浅睡、深睡和做梦的阶段。每天至少需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少于这个时间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他还建议,每天午睡一段时间,以缓解疲劳并改善睡眠质量。
关于大家普遍关注的打呼噜问题,郭兮恒指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症状。打呼噜可能引发呼吸暂停和低氧问题,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夜间猝死。对于打呼噜的情况要特别关注。如果在生活中出现张口呼吸、口干舌燥等现象,应及时注意并考虑就医检查。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我们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关注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和醒后感受等关键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专家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