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就诊手册 糖尿病诊疗记录
一、基础信息详细记录
我们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以及病历号、身份证号和医保号等。我们还需要特别标注患者是否有过敏药物。这是了解患者病情的第一步,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二、临床评估全面展开
在临床评估阶段,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史。现病史包括患者首次发现血糖异常的时间以及后续的病情发展,当前的症状是否伴随有视力模糊、肢端麻木等并发症。既往史则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并了解这些疾病的诊断时间及控制情况。手术史和过敏史(特别是降糖药物过敏)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体格检查方面,我们需要动态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BMI等生命体征,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神经感觉测试等专科检查情况。
三、辅助检查标准化流程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标准化的辅助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月进行一次空腹血糖检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年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这些检测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
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我们可以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非药物干预方面,包括饮食和运动建议,如碳水化合物占比45-60%,限盐<6g/日,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如BMI≥30(亚裔≥27.5),我们可以考虑进行代谢手术评估。
五、随访管理与紧急情况处理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对于血糖出现极端情况(<3.9 mmol/L或>16.7 mmol/L)的紧急情况,我们需要立即安排患者复诊。每三个月我们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眼底、肾功能、神经病变等。
六、特别说明与电子病历规范
我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2025年ADA指南的新增建议,无症状糖尿病患者需筛查心衰(利钠肽检测)和外周动脉疾病(ABI检测)。电子病历的填写需要符合《T/JSIA 0007-2024》数据集标准,包括民族代码、学历代码等字段。本手册建议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结合使用,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