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耳聋的预防

生活百科 2025-04-13 10:39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药物致聋:警钟长鸣,预防先行

在这个世界,我们依赖听觉感知周围的声音,有一种常见的危险正悄悄侵蚀我们的听力药物性耳聋。药物中毒是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中药物性耳聋占比超过六成。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种被称为耳毒性药物的元凶。

耳毒性药物,顾名思义,是能够损害我们听力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攻击内耳,破坏平衡和听觉系统。慢性中毒的症状以耳聋、耳鸣为主,严重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完全丧失听力。目前已知的耳毒性药物近百种,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造成的耳聋尤为突出,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小儿患者中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亲民且无需皮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药物也可能产生耳毒性,如利尿剂、抗疟疾药、含有重金属的制剂、抗癌类药物、解热镇痛药等。这些药物的滥用,直接损害了内耳的感觉神经细胞,而人体的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很难再生,至今尚未找到治疗此类听力障碍的有效方法。

面对这样的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对于新生儿、婴幼儿的听力普查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应立即就医。在治疗疾病时,要谨慎用药,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尤其是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注意。

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除非必要,否则应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避免一次性大剂量给药。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如耳鸣、恶心、头晕等,应及时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绝对禁止交替使用两种以上的耳毒性药物,也要禁用具有耳毒性的滴耳剂。

药物性耳聋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我们的听力构成威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滥用药物。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质量。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以防止药物性耳聋的发生。

上一篇:专家提醒!人近老年在饮食方面应挑着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