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正邪失调则生病
疾病与健康,是生命旅程中的两个相对状态。在一个和谐的身体内,脏腑、经络的运作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阴平阳秘”。当人体遭遇某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导致“阴阳失调”,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疾病。
在中医的视野中,疾病的发生和演变并非简单的过程,而是与人体自身的正气和邪气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正气,是人体内在的力量,涵盖了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以及抵抗疾病和自我康复的能力,简称之为“正”。当人体正气充足时,病邪难以侵入,疾病便无从发生。正如《素问》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邪气,指的是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之为“邪”。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的情况下,邪气才会乘虚而入,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素问》也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三、我们不能忽视邪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中医学强调正气的主导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气的重要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化学毒剂等极端环境,即使正气强盛,人也难免受到伤害。又如疫疠之邪,其危害之大,无论对个体还是群体都不可小觑。
正邪斗争的胜负不仅决定了疾病是否发生,还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当正气战胜邪气时,疾病就不会发生;而当邪气占据优势,正气相对不足时,疾病就会发生。
疾病发生后,由于其复杂性,会呈现出不同的病症。正气强则邪正斗争激烈,多表现为实证;正气虚弱则表现为虚证或虚实错杂证。疾病的性质也与感邪的性质、感邪的轻重以及病邪所中的部位有关。感受阳邪易导致实热证,感受阴邪则易导致寒实证或寒湿证。病邪侵犯的部位不同,病证也会有所不同。
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平衡取决于人体正邪之间的斗争。深入了解并调理身体的正气和邪气,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