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代表:建议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医药传统
在人民网的报道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发出强烈呼声。他强调,全面应用AI技术,智慧制药能为制药企业带来全链条的质量提升。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制药产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张伯礼院士指出,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停留在机械化制药阶段,尚未建立数字化制药生产线。他建议设立生物医药制造重大专项,支持智能制药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并鼓励生物制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要提升生物疫苗等防疫防控产品的应急生产能力。
智能制造被看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智能制造,制药企业可以增强质量控制,降低质量风险,提高效率并优化成本。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各环节(生产、质控、物流、营销、人力等)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资料的最优化调度,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更进一步的,通过与上下游系统的对接,制药企业可以合理利用大健康数据和医疗大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研发方向和市场战略。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推进和居民健康消费升级,张伯礼院士强调,医药工业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他建议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医药工业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鼓励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张伯礼院士还提议,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药品制造技术升级。这一系列建议无疑为我国制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此在“代表委员话健康”系列报道中,其他代表也分别就健康医疗数据共享和女性健康意识提升等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都体现了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健康中国的期待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