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药酒:古老的养生之道
药酒,又被称为酒剂,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它是用白酒浸提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后得到的澄明液体制剂。这种奇妙的结合,多供内服,少数则作为外用,甚至有些药酒内服与外用皆显奇效。
药酒的制作并非简单的将药材与酒混合,而是有着冷浸、热浸、渗漉和回流热浸等多种方法。民间常用的冷浸法,是将药材与白酒置于密闭容器内,在室温下浸泡,并定期搅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30天以上。
由于酒本身具有行血活络的功效,易于吸收和发散,药酒通常被用于风寒湿痹,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淤的功能。市面上售卖的药酒都有固定的配方,这些配方符合中医方药理论,例如舒筋活络酒、胡蜂酒、国公酒等。
普通民众在自行泡制药酒时常常忽视其科学性和安全性。随意调配中药,不合适的配方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甚至可能引发中毒。自己浸泡药酒时,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比例添加白酒,一般比例为14130。
值得注意的是,药酒的酒精含量通常在5060%之间。尽管药酒具有诸多功效,但因为其酒精含量较高,可能会刺激消化道、加快血行速度等,所以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及儿童、孕妇等人群不宜饮用。
李时珍曾提到:“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药酒虽好,但必须适量饮用。每日饮用23次,每次1050毫升为宜。孙思邈也提到:“冬服药酒二三剂,立春即止。”这表明冬季是饮用药酒的最佳时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
在日常生活中,“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体现了养生的重要性。很多人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养生,其实不然。养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越早开始,受益越多。在养生的道路上,药酒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请务必在了解相关知识后,再做出合适的选择。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中医养生常识值得我们去和学习。编辑推荐的音乐治病、食物养生等也是我们可以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