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过程中,喂养小儿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不少家长误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然而过量进食却可能引起小儿腹泻,这是一个需要家长们高度警惕的问题。对于已经出现腹泻的宝宝,更需要关注喂养方式的调整。
过食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问题。当家长过度溺爱,无原则地喂食,尤其是过量喂食淀粉类、蛋白质或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时,婴幼儿的胃肠道就会因为负担过重而无法正常消化吸收,导致腹泻。这种腹泻的形式多样,可能是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蛋白质过食性腹泻或脂肪过食性腹泻。
对于碳水化合物过食性腹泻,过量淀粉类食物导致淀粉酶相对不足,引发消化不良,出现腹胀和严重腹泻。大便可能呈绿水样或糊样,量多、泡沫多,带有酸臭味,甚至可见粪便中的小白块和未消化的食物。
蛋白质过食性腹泻则是由于过量摄入蛋白质食品,超出孩子的生理需要和胃肠负担,影响胃肠功能而导致。其特点是大便呈黄褐色稀水状,有刺鼻的臭鸡蛋味。而脂肪过食性腹泻则是由于摄入过多脂肪,超出胃肠消化能力而引起。其特点是大便呈灰白色稀便或糊状,量多,外观似奶油,内含较多奶块或脂肪滴,臭味较重。
对于小儿过食性腹泻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根据发生的原因调整饮食的种类和数量。对于正在添加辅食的孩子,应暂停或减少辅食次数与量。幼儿应停止食用含油较多的食品。对于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应尽量以母乳喂养为主。对于有恶心和呕吐症状的孩子,除了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外,还要少量多次、缓慢喂水喂饭。在腹泻呕吐特别严重时,可以短暂减少喂食次数。但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长期禁食对小儿不利。
急性腹泻中脱水是一个常见症状。液体的补充对于纠正脱水非常重要。即使在急性腹泻的情况下,小肠仍能保持60%的消化吸收能力。尽早进食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刚开始进食时,可以选择稀饭、马铃薯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