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夏天艾灸效果最好
夏季是中医艾灸疗法最佳的施展季节。中医专家指出,这个季节进行艾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夏季穿衣较少,使得在家自我艾灸变得极为方便,无需担心脱衣施灸而容易受凉的问题。而且,由于天气热,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更为敏锐,这样就不容易被烫伤。最关键的是,夏季的艾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精髓。
在中医理论中,阳虚和气虚的人群特别适宜接受针灸治疗。生病的人多数属于阳虚体质。艾叶作为温性的材料,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驱除体内的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在夏季这个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当人体的阳气与艾灸的温补效应相结合时,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艾灸并非人人适用。只有阳虚和气虚体质的人适合接受艾灸治疗。对于其他体质的人来说,乱灸可能导致身体不适。不适合艾灸的人群在接受艾灸后可能会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在进行艾灸之前,最好请中医对自己的体质进行辨证,并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施灸。
在施灸过程中,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是十分关键的。距离过远则力道不足,无法发挥艾灸的功效;距离过近则容易灼伤皮肤。那么如何把握这个距离呢?其实,最佳的施灸距离是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刚开始时,艾条温度不高,可以稍微近一些,保持1到2厘米的距离。随着艾条温度的逐渐升高,距离要适当拉远,保持2到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施灸的时间,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的经络敏感度不同,有的人稍微灸一会就感到全身热起来,而有的人则需要更长时间。灸的时间应以局部皮肤的变化为准。当皮肤逐渐变红、出现红晕时,就可以停止施灸。
最后要说的是,在进行艾灸时,关元穴和气海穴是最具补阳效果的穴位。这两个穴位都位于腹部,具体位置在肚脐往下四个手指并拢的距离处。这两个穴位如果进行温灸,温阳的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能够进一步提升艾灸的疗效,为我们的身体带来深远而持久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