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什么感觉
在我们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年华里,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们老去时的模样。许多人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头发会渐渐变白,皮肤上会出现皱纹。变老所涵盖的远不止这些。
在2010年农历新年前两天,《生命时报》的记者为了深入理解老年人的生活挑战,在北京市老龄协会穿上了“高龄老人生活障碍”体验装备。这一体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变老,还意味着痛苦、生硬、沉重、暗淡和麻痹。作为一名老人,生活真的十分不易。
穿戴这些装备,每一步的移动都充满了风险。关节的生硬是最直接的感受,戴上腿部和肘部的约束装备,记者感到双腿无法打弯,手臂无法自如活动。简单的穿衣动作变得异常艰难,手臂只能水平抬起30度,无法举过头顶。手部约束使得除拇指外的四指几乎无法动弹,无法完成翻书、按遥控器、用钥匙锁门等精细动作。
体验变老的感受也是“曲折”。背部约束装备像一个坚固的弓形背板,紧紧绑在脊背上,使你的背部必须保持弯曲。戴上这个装备后,你无法自由转动脖子。还有一种“含糊”的感觉,戴上眼罩和耳塞,记者眼前一片朦胧,就像身处沙尘暴中,只能勉强看到正前方的事物。耳塞让人无法分辨声音的方向。
穿戴完所有体验装备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现在已经相当于一个85岁的老人。”记者想尝试走动一下,却发现从室内到房门的短短2米的距离,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身体沉重、生硬,失去平衡,随时有跌倒的可能。上下楼梯时,很难准确判断每节楼梯的高度,只能用脚试探。
人的变老,实际上是从30岁开始的。在此之前,人逐渐走向成熟;之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细胞以每年1%至5%的速度衰老。黄又彭博士告诉我们:“一个健康人从65岁就开始逐步失去40%的大肌肉群。”这会导致他们在工作时感到费力,并且容易疲劳。随着肌腱的萎缩,腰部和腿部会出现僵硬和疼痛的感觉,体力也会迅速下降。随着全身关节中的软骨板逐渐变薄、骨密度下降,关节在活动时会感到疼痛。眼睛从40岁开始衰老,近距离观察事物会费力;听力也开始下降;内脏各器官也在不同时间开始衰老。
“动得越多,老得越慢”。张国玺教授提醒我们,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变老就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事。改变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社交活动。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尊重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虽然我们不能完全避免衰老,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来延缓衰老的速度。《生命时报》记者的体验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老年人的挑战和困难。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身体,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吧!接受岁月的洗礼,拥抱晚年的宁静
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将经历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晚年。对此,我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晚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她强调,面对衰老,我们首先要学会坦然接受。
变老,是每个人都要走的一程。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与沉淀的阶段,我们的身体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发生变化,心态也随之调整。对于刚刚步入晚年的人们来说,调整心态是快乐度过这一人生阶段的关键。接受自己已经开始变老的事实,接受生理上出现的各种变化,这是晚年的第一步。
对于那些刚刚退休的人们,要想让自己的内心有新的依托,可以尝试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或者寻找新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心理调整,不仅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对于年轻人来说,提前了解变老的感受,不仅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让变老来得更慢一些,更能让他们学会理解和关心老年人。这不仅仅是一种代际间的关怀,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当我们帮助老年人时,应该用平等的心态,而不是施舍或给予的心态。这是对他们真正的尊重。在晚年阶段,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被尊重和理解。我们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让我们一起接受岁月的洗礼,拥抱晚年的宁静。这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平和的阶段,让我们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以平等的姿态去尊重,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