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识别胶质瘤、预测脑龄、辅助放疗 “觅影”医学人工智能算法
一场汇聚顶尖智慧,破解医学难题的盛会“科创中国”联合体联合腾讯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的2021年“觅影”医学人工智能算法大赛,于8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大赛被公认为目前最具挑战且最具临床价值的医学AI竞赛,聚焦五大AI挑战课题,直击临床医学难题。
依托腾讯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源,此次大赛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跨学科、多模态的医疗数据平台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在这里,选手们可以充分利用腾讯优图、腾讯天衍实验室、腾讯AI Lab以及腾讯云智能钛机器学习平台的技术支持,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这是一场跨界融合的盛宴,旨在加速AI与医学影像的协同创新,AI在临床医疗影像中的多元化应用。
腾讯医疗副总裁吴文达强调,“觅影”AI大赛旨在为国内医学与人工智能人才搭建一个交流和创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腾讯希望将自己在医疗和人工智能领域累积的经验与能力一体化输出,助力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创新,降低科研门槛,携手医疗AI行业人才共同打通从科研模型到临床应用的高速通道。
大赛的五大临床赛道犹如五大高峰,等待攀登者挑战。眼底彩照的多疾病辅助诊断、健康成人大脑年龄预测、脑胶质瘤核磁共振图像分析、放疗剂量分布辅助规划以及肿瘤高代谢病灶的自动检测等赛题,涵盖了分类、分割和检测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这些赛题由各大权威医疗机构和高校联合提出,旨在推动医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眼底彩照的多疾病辅助诊断要求AI自动分类青光眼等五种致盲性疾病;健康成人大脑年龄预测则希望通过AI衡量大脑异常老化程度,实现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临床诊断;脑胶质瘤核磁共振图像分析则要求AI自动完成脑胶质瘤图像病灶的分割,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有放疗剂量分布辅助规划以及肿瘤高代谢病灶的自动检测等赛题,均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学生及自由职业者积极参与。经历初赛、复赛和决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每个赛道将决出冠亚季军。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还得到了众多医学专家和算法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组成强大的评委阵容,与参赛队伍互动并进行相关指导和点评,共同推进产学研的融合。
大赛还采用了“搭积木”式的AI算法设计,参赛选手可以在腾讯云智能钛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下,进行算法的创新和优化。只要电脑能连接网络,参赛选手就能获取标注好的赛题数据,实现一站式的科研。这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更是一场梦想的实现。通过这场大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医疗AI新锐人才崭露头角,为医学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为了降低编程门槛,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人工智能的研发中来,开放实验平台采取了“搭积木式”的集成方式,让人工智能算法的不同步骤可视化,从而完成算法的设计与验证的全流程。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简化了人工智能研发的难度,即使是没有资深编程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也能轻松开发自己的AI算法。
想象一下,一个开放实验室平台,如同瑞士的精密机械表,每个零件都能精准地组合在一起,实现高效运作。这个平台不仅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管理,还为用户提供了数据的脱敏、标注、存储、可视化统计等操作。在腾讯云强大的安全保障下,用户可以自由地管理数据访问权限。而经过训练和成熟的算法,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推广,形成一个技术与需求对接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临床科研和产业得以快速落地。
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已经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的加入。目前,已有分布在17个省/直辖市的1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23家公立医院以及33家科技企业加入到这个平台上。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构成了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的强大生态,共同推动着医疗AI产业的快速发展。
腾讯医疗健康技术委员会主任、腾讯觅影总经理钱天翼表示,虽然国内医疗AI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训练数据标注缺乏标准与质控,研发方向与临床真实需要有偏差等,但腾讯觅影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平台,希望能够打通从影像数据脱敏、接入、标注,到模型训练、测试、应用的全流程服务。这一举措旨在构建起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闭环,解决医疗AI创新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作为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全新实践,腾讯通过本次大赛展示了其在“AI+医疗”领域的深厚实力。腾讯觅影开放实验平台在这里扮演了“连接器”的角色,推动了AI医学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与此腾讯与产学研等各方共同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在医疗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创新。这个平台的出现,无疑为我国的医疗AI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期待着更多创新的火花在这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