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生活百科 2025-04-18 13:05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红玫瑰》之歌与张爱玲之笔的深层对话

陈奕迅的歌曲《红玫瑰》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词,深得人心。其中,“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句歌词,如同情感的箴言,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深处。这灵感源于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歌曲与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美妙的共鸣。

一、情感的双面刃:欲望与倦怠

“得不到的骚动”背后,隐藏着人类对未实现的欲望的执着追求。当某些事物或情感远离我们,那份渴望就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燃烧在我们的心间。而“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则揭示了另一种情感现象。在爱的庇护下,人们有时会因过于安心而忘记了珍惜,将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情感波动

人类本性中,对未满足的需求的追求是一种本能。当需求得到满足,我们会追求新的目标;而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感到焦虑。这种心理现象导致了一种循环:追逐、厌倦、再追逐。歌曲《红玫瑰》中的歌词正是这种心理循环的完美诠释。

三、文学与现实中的情感落差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对“未得之物”的理想化。而在陈奕迅的歌曲中,通过“朱砂痣”与“蚊子血”的意象,强化了这种对比。两者都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现实的残酷,时间会消磨激情,使现实与幻想之间形成无法弥补的落差。

四、人性深处的矛盾洞察

这句歌词不仅是对情感现象的精准提炼,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揭示了人们在爱情中的矛盾心理:既渴望稳定,又难以抗拒新鲜感;既享受被爱的感觉,又容易忽视身边的珍惜。这种矛盾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而《红玫瑰》这首歌正是对这种心理的完美诠释。

《红玫瑰》这首歌与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共同揭示了人性深处的矛盾和心理现象。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词,深入人心,成为许多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