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追究原则及其配套政策动态与司法实践理念解读
一、刑事责任追究原则
依法追责,毫不姑息: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行为,我们坚决贯彻“核准追诉”制度,释放“低龄非免罪”的明确信号。对于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行为,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彰显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核准追诉程序详解: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规定,针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故意伤害罪,只有在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人死亡或造成严重残疾且情节恶劣的情况下,才会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后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程序确保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配套政策动态
规范文件制定:最高检计划在2025年制定《办理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核准追诉案件的意见》,对追诉条件及程序进行明确,旨在强化法律适用的一致性,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
分级干预机制:我们致力于建立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制度,该制度涵盖临界预防、家庭教育、保护处分等多个环节。配合专门学校建设及心理矫治措施,形成“惩治-教育-挽救”的全方位治理闭环,帮助未成年人回归正轨。
三、司法实践理念
“惩治也是挽救”:最高检坚持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通过司法震慑遏制犯罪高发态势,同时通过教育矫治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我们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平衡,彰显法律的威严与温暖。
四、典型案例参考
邯郸案:2024年的这起案件成为《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的标志性案件。三名未成年被告人因极端恶性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于严重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此案不仅展示了法律的严惩力度,也提醒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引导至关重要,避免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一案例也为未来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