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索道医生”如今驾车巡诊(温情网事)
索道医生邓前堆:穿越峡谷的医者仁心与乡村变迁
在奔腾的怒江河面上,一道滑索连接了两岸的村庄。一位白衣医者,背着医药箱,在这条索道上穿越,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守护者。这便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索道医生”的邓前堆的日常。随着时代的变迁,他的行医之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石月亮乡。山高谷深,人口稀少,六个村民小组散落在这片土地上。过去的岁月里,当邓前堆还是一名乡村医生时,村民们往返两岸只能通过一条危险的溜索。面对老弱妇孺和身体虚弱的病人无法过溜索就医的困境,邓前堆毅然决定学习过溜索,为对岸的乡亲们看病。
刚开始学习过溜索时,邓前堆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紧张。他回忆道,夜晚没有月亮时过溜索更是惊心动魄。他常常习惯在一只手上抓一把草,再握住溜梆,另一只手用电筒照明。快到对岸时,他用力捏住手里的草来减缓速度,成功刹住。
面对外界的劝诱,让他放弃乡村医生的身份去外地打工挣钱,邓前堆坚定地表示:“生在拉马底村、长在拉马底村,为乡亲们做点事是我的责任。”几十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有村民生病,邓前堆都会随叫随到。村民亲切地称他为“阿邓医生”,他的电话更是被村民们称为拉马底村的“120”。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政策的落实,拉马底村的求医问诊之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溜索如今已被桥梁替代,公路更是通到了每个村里。邓前堆再也不用冒险过溜索了。他购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开始了驾车巡诊的新旅程。他说:“以前最远的村子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开车半个钟头就能到了。”
随着福贡县57个贫困村的全部脱贫摘帽,乡村的医疗条件也大幅度改善。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任务让家庭医生签约成为必要。邓前堆也因此多了一个新身份家庭医生。他对慢性病患者的随访更加频繁了。村里的新卫生室建起来了,乡村医生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个增加到4个,“乡亲们小病小痛不出村”的目标基本实现。邓前堆笑着说:“我和乡亲们感情都很深,这份感情和信任让我活得很开心、很有价值。”他对自己的选择没有丝毫后悔。
邓前堆的坚守和当地村民生活的变化让许多网友感动不已。他们纷纷留言称赞他的医者仁心和大爱精神。“坚守乡村,医者仁心,邓医生了不起!”、“通过扶贫让溜索变成了大桥,看到邓医生和村民们现在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真替他们高兴!”这些留言充满了对邓前堆的敬意和对乡村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