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育龄:做白求恩式好大夫

生活百科 2025-04-21 08:32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辛育龄:七一勋章的荣耀与医者仁心

辛育龄,这位与中国同龄的百岁老人,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赢得了“七一勋章”的殊荣。他不仅开创了中国胸外科事业,还筹建了中日友好医院,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身体原因,辛育龄未能亲临领取奖章,其女儿辛晓梅代为领奖。得知消息后,辛老的目光似乎变得明亮,紧紧握着辛晓梅的手,激动摇晃。这份荣誉,对他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鞭策。

青年医生马千里曾亲手感受过辛老的手,那双又软又光滑的手,让人难以联想到辛老在战争年代行医及日常进行外科手术的情景。但正是这双温和的手,为无数病人带来了希望。

辛老在手术时,总是格外轻柔。开胸后,他会用清水洗净手套,确保在触摸病人肺部时,手感滑腻,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辛育龄不仅是医术高超的医生,还是一位深具远见的教育家。1982年,他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确立“文明行医,患者至上”为办院理念。在他影响下,许多青年医生得以培养成才。傅瑜便是其中之一,他回忆道,辛老不仅注重技术传承,还强调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医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

辛育龄的人生充满传奇。1937年,他参加革命,后成为白求恩医疗队的一员。他亲眼见证了白求恩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这对他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辛育龄被公派到苏联学习胸外科,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辛老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70年,他主刀首例针刺下的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此后,他不断丰富肺结核手术的方法。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82岁的辛老作为医院首席专家,参与了重症病人的会诊工作。

辛育龄的生活虽简朴,但他的贡献却无比辉煌。他的精神在年轻医务工作者中代代传承。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中日友好医院专门设立了辛育龄青年奖。马千里是第一届获奖者,他曾邀请辛老在刷手服上留下寄语,这对他是无比珍贵的纪念。

今天,当我们回顾辛育龄的一生,不禁为他的医术、医德和奉献精神所感动。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好我们的医学之路。辛育龄以颤抖的手,坚定书写着他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做白求恩式好大夫”。这位在手术室里奋斗了八十四载的老医生,如今虽然反应稍显迟缓,言语不再清晰,但他的精神却依然如铁骨铮铮。每当提及白求恩的名字,他总会用颤抖的手指指向自己的胳膊,那里烙印着一段永恒的回忆白求恩大夫亲手为他留下的疤痕。

在手术室这个充满生命与希望的舞台上,辛育龄医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变迁。他身穿刷手服,这是医院手术室的特殊服装,每一件都代表着医生们对病患的无尽关爱与责任。每次进入手术室前,他都会换上这件绿色的刷手服,它不仅仅是一件服装,更是一种使命与信仰的象征。在这身刷手服的庇护下,辛育龄医生以白求恩为榜样,全心全意投入到救治病患的伟大事业中。

他的手术室生涯可谓充满艰辛与辉煌。从青春年华到耄耋之年,他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即使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即使他的手已经有些颤抖,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心中燃烧着救死扶伤的信念。

每当有人提及白求恩大夫,辛育龄总会心生敬意。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着如白求恩一样的崇高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什么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那块由白求恩留下的疤痕,不仅是他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医学事业的见证。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辛育龄医生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医学工作者。他的精神,他的执着,他的奉献,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位伟大的医者,向辛育龄医生学习,为人民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白求恩式的好大夫。

上一篇:台积电3NM工艺下半年量产计划不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