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健脾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疾病,其症状常常令人不适。患者常常感到咽喉部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异感,仿佛有物堵塞,既无法吐出,又难以咽下。许多患者会经历咳嗽,干咳无痰,或是伴随有白色泡沫痰的咳嗽。在医学检查中,可以发现咽喉粘膜呈现暗红色,咽后壁布满滤泡。这些滤泡数量不等,多的可达十多个。
这种病症对咽喉的刺激使得咽反射变得极为敏感,稍有触碰即可能引发呕吐反应。在中医看来,慢性咽炎的症状表现与津液不能濡润有关。虽然常规的养阴润燥药剂与之证法合拍,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中医耳鼻咽喉科领域的专家则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咽喉的濡润不应只依赖于养阴。这种看法引用了《素问阴阳类论》中的观点:“咽喉干燥,病在土脾”。这种独特的见解启示我们,治疗慢性咽炎不应忽视脾的功能。
这里分享两个真实的病例。第一位女士,长期遭受咽喉疼痛和干燥之苦,已经两年。她形容自己的症状仿佛喉部粘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经过体检,发现咽部暗红且充血,咽壁滤泡增生。她曾经尝试过多种中西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最终采用培土健脾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43岁的女性,患有慢性咽炎已七年。她曾尝试多种抗菌素和喉片,但疗效不彰。她的主要症状包括咽喉部干痒、疼痛、有异物感、声音嘶哑等。在采用培土健脾法治疗后,她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这两位患者的治疗经历展示了培土健脾法的实际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治疗咽喉疾患时,通常避免使用苍术和白术。但干老认为,如果是因为饮食过度导致的脾虚内湿,应以燥药治“燥”证,不必过于拘泥。运用此法时,只要抓住口干而不思饮、咽肿而不红艳的关键症状,即可精准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