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大 防治需注意这些
在医学领域,妊娠糖尿病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它似乎与怀孕期间的内分泌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身体肥胖、高龄、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准妈妈们,以及孕期尿常规检查常常呈现空腹尿糖阳性、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妈妈们,都是妊娠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妊娠糖尿病,这个看似来无影去无踪的病症,实则暗藏玄机,其影响之深不容小觑。

想象一下,每年在我国,约有120万至140万的孕妇受到妊娠糖尿病的困扰,其发病率高达6%至7%。对于妈妈们而言,它可能引发高血糖、高血压及先兆子痫,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病症。而对于宝宝来说,它如同隐形杀手,增加了流产、畸形儿和巨大胎儿的风险。更值得关注的是,患妊娠糖尿病的准妈妈们今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宝宝的未来也可能更容易面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健康挑战。
许多准妈妈们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患病,她们并不知道自己已身处险境。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并不是每位患者都会出现。只有通过糖耐量测试,才能揭示真相。医生建议所有孕妇在24至28周时都应进行“糖筛”。而那些高危人群则需要提前进行检测。
让我们关注一个真实的案例:小吴,一位31岁的准妈妈,怀孕18周时被诊断出患有妊娠糖尿病。尽管她平时并无不适,但医生的诊断表明,她的年龄、进补过多以及身体肥胖都是患病的原因。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了饮食调整以降低血糖。她的母亲并不以为意,她自己的怀孕经历似乎证明这个病并无大碍。但事实上,如果不加以治疗,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它不仅危害母体健康,可能导致羊水过多、分娩困难等妊娠过程不顺,而且会使30%的患者转为2型糖尿病。它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增加巨大儿、畸形儿几率,并使孩子一出生就处于糖尿病的高危状态。小吴的情况很可能是受到了母亲当年未治病的“先天不足”的影响。
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体重。在日本,孕期体重增长通常控制在6至8公斤内。而在我国,推荐的体重增长为10至12公斤。准妈妈们需要注意进补要适度,即使在夏天也不能无限制地吃水果。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治疗。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饮食疗法就能有效控制症状。
妊娠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在于它像是在“培养”糖尿病的后备军。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4000万糖尿病患者的国家,预防妊娠糖尿病尤为重要。有糖尿病家族史、多次妊娠史、年龄30岁以上、体重超标的高危人群,在怀孕18周时应该进行妊娠糖尿病筛查。普通人群在怀孕24周时也应进行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保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