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可燃脂?减重医师传6招
冬季进补的号角已经吹响,各式各样的锅物和药膳汤品纷纷登场。在这个季节,如何能做到“补身不补肉”呢?让我们来听听医师的建议。
随着冬季的到来,许多人会出现手脚冰冷、关节僵硬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良和免疫力不足导致的。何信纬医师指出,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适当的进补不仅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让身体充满能量,还可以延缓老化,达到保健的目的。冬季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进补时需要注意热量的摄取,以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正确进补,达到养生不养肉的目的呢?何信纬医师给出了以下六大要点:
1. 挑对肉:在购买和挑选进补汤品所使用的肉品时,应尽量选择瘦肉,避免五花肉、松坂肉等油脂较多的肉类。
2. 去皮:进补食材中,带皮类肉品的油脂含量较高。为了降低热量的摄取,可以在料理前先行去皮处理,或者川烫去除多余油脂后再炖煮。
3. 捞浮油:喝药膳补汤前,先捞起浮在汤品上的油脂,能降低油腻感,减少热量摄取。
4. 少酒精:注意酒精的摄取,每1cc酒精会产生7.1大卡的热量,补品中的肉类普林与酒精一同摄入,也容易增加痛风的风险。
5. 不过度:冬令进补不宜过度,吃补像吃饭一样,过饱也会伤身。营养师建议依照个人体质差异,进补频率应掌握在大约每1到2周进行1次。日常饮食中仍应多摄取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促进热量消耗。
何信纬医师还特别提醒,有高血压、肾脏等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避免进补过头。特别是炖补的汤头容易含高钾、高钠,不宜多喝。
冬天是减重的好时机。随着气温下降,身体需要更多热量来维持基本代谢,此时运动所消耗的热量和燃脂效率都会比在温暖的夏日环境中更高。如果我们能在冬季好好控制体重、抵挡美食的诱惑并维持适度的运动,就可以轻松享受“瘦”的状态,迎接来年的夏天。
冬季进补要注意健康与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度的运动,我们可以达到“补身不补肉”的效果。记住,关注自己的体重和健康是冬日进补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里保持健康与美丽的体态吧!当冬季进补后遭遇身体不适,头痛、晕眩、脖子僵硬、肩膀酸痛等疲劳症状如浪潮般袭来,这很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及时调整进补的方式与节奏。面对这样的困扰,如何正确处理,避免症状进一步恶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常见症状背后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选择进补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不当的进补方式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当您出现头痛、晕眩等症状时,很可能是身体对某些补品的反应过于敏感,或是进补的节奏过于急促。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尽快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减重医师提醒广大网友,冬季进补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当您因为进补而感到身体不适时,首先要做的是放慢进补的节奏,适当减少某些可能引起不适的补品。那么接下来分享一些医师们的经验之谈,帮助您在冬季科学进补:
第一招:认清体质是关键。不同人的体质差异较大,因此进补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适合的补品和方式。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过于温补。
第二招:适量为宜。进补并非越多越好,过量可能导致身体负担加重,引发不适。适量进补才是关键。
第三招:均衡饮食。除了补充营养品外,还需要注重日常饮食的均衡搭配,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第四招:注意搭配运动。单纯的进补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健康效果,还需要配合适当的运动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第五招:避免盲目跟风。每个人的体质和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要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吃什么就跟着吃。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第六招: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如果在进补后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避免延误病情。冬季进补需谨慎,合理科学的进补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希望广大网友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进补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请点赞并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