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糖尿病 2025年糖尿病
糖尿病诊疗新动向:诊断标准、治疗策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更新与深化
一、诊断标准的调整
近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所修订,以适应更为精细的医学需求。特别是对于亚洲人群,其胰岛功能损伤的早期识别尤为重要。空腹血糖标准诊断下限已从7.0 mmol/L调整为6.8 mmol/L,使得我们能够更早地捕捉到血糖异常的迹象。糖化血红蛋白的诊断界值也从6.5%降至6.3%,以更准确地反映血糖控制的状况。与此糖尿病前期的重视度也在提升,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区间调整,被列为重点干预阶段。
二、治疗策略的全面更新
在治疗策略上,个体化用药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二甲双胍不再作为唯一首选药物,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和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因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而备受推崇。针对降糖药物的减重效果,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表现突出。针对1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胰岛自身抗体筛查。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则推荐通过利钠肽检测以预防心衰。
三、生活方式的干预
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糖尿病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方面,建议晚餐时间在19点前,睡前4小时禁食以降低血糖波动。减少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每周限制红肉摄入≤2份,可降低62%的糖尿病风险。睡眠健康也被纳入糖尿病前期管理的核心,与饮食、运动同等重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四、基层筛查的规范化
针对糖尿病的基层筛查也日趋规范。建议3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定期进行空腹血糖、OGTT或HbA1c检测。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药物选择和筛查方案应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以确保诊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科学、个性化的治疗与管理,共同迈向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