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适当用中药调养身体
糖尿病,这一富贵病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悄悄侵入人们的生活。随着高营养食品的日常摄入和运动的不足,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持续上升。特别是在我国的一些富裕地区,如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其发病率已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之多。对于已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中药是否可行呢?
西医的病名“糖尿病”,西药治疗常能快速降低血糖。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理念则是以“养”身体为本,而非直接“降”血糖。尽管目前的实验结果尚无法精确测量中药降低血糖的具体力度或幅度,但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显示,中医药在缓解糖尿病症状、辅助降糖以及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中西药的结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的共性在于热与虚,其中肾阴虚尤为常见。阴虚导致内热,进而耗伤阴津,患者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喜饮、盗汗等症状。由于肝阴、心阴、脾阴、肺阴和胃阴的不足,还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到了疾病晚期,阴虚日久会导致脾肾阳虚,出现虚寒之证。
对于糖尿病的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多属于气滞血瘀之证。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原则包括清热润燥、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在辨证的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寒凉滋润的中药材如银耳、百合、荸荠、梨等,具有甘寒润肺的作用。山药、莲子、茯苓、核桃仁、扁豆等具有滋肾健脾的作用。对于火气重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绿豆以清热解毒祛暑。丝瓜、冬瓜、枸杞、芹菜、海带等也有助于清热泻火滋阴。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降糖、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木耳等。若感到口干舌燥等燥热明显时,应避免食用助热生火、燥热伤阴的食品。然而请注意,有些药物虽然名字像中药,但实际上是中西结合的药物。例如许多老年患者长期服用的消渴丸,其中就含有化学药格列本脲。因此在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面对糖尿病这一健康挑战,我们应积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同时注重日常饮食的调整和生活习惯的改善。让我们携手抵御这一富贵病,迈向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