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与中国达成70亿美元协议
中国与刚果(金)的巨额合作协议波折重重,这是近年来中非资源合作领域一项备受瞩目的项目。以下是关于该协议的关键信息梳理。
一、协议核心内容
该协议采用“基建换资源”的模式,即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以换取铜、钴等矿产的开采权。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双方的合作细节:
1. 中国企业华刚矿业需要将年利润的65%用于偿还中资银行的贷款,剩余部分将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2. 若铜价上涨超过50%,华刚矿业需将其额外利润的30%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该协议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最初的协议于2008年签署(Sicomines协议),而在2024年初,双方追加了70亿美元的投资,并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
二、当前争议焦点
尽管合作协议金额巨大,但近期却出现了一些争议。主要的争议焦点如下:
1. 刚果(金)单方面要求重新审核协议条款。据悉,他们声称中国企业通过基建投资“过度抵扣”矿业税费,导致税收损失高达4.43亿美元。为此,他们计划引入美国资本参与合作。
2. 地缘政治因素也不容忽视。刚果(金)近期与美国接触频繁,声称要“平衡中国影响力”。尽管如此,中刚之间的贸易额(2024年达到270亿美元)远超过美刚之间的贸易额(仅8.2亿美元)。
三、潜在影响
该协议的进展对中刚双方都具有重大影响:
1.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果协议条款被推翻,那意味着他们已经投入的70亿美元基建资金可能面临回报的不确定性。
2. 刚果(金)是全球钴矿供应的重要国家,其钴矿资源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协议的变动不仅可能影响刚果(金)的矿业产业,还可能影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原料供应。
中国与刚果(金)之间的合作协议是双方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重要项目。近期的争议和波折为这一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双方需通过友好协商,寻求解决争议的最佳方案,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