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称不喜欢看到大国欺凌他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期关于“大国不应欺凌他国”的言论在国际社会上激起了热烈反响,这一声明无疑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布林肯在解释美国援助乌克兰的立场时,声称“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看到大国欺负小国”,这一表态在不少人眼中却显得颇具讽刺意味,被指具有双重标准。
布林肯的言论背景与核心内容在于他试图为美国援乌行动寻找道义上的支持,同时将自己塑造成“国际规则捍卫者”的形象。他强调美国是在为正义事业而行动,并且是由纳税人慷慨资助的。这种言论似乎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在国际社会上,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以尖锐的语言讽刺了布林肯的言论,提及美国自己的历史,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等案例。多国媒体也指出美国在长达246年的建国历史中,仅有短短的16年没有处于战争状态,其军事基地遍布全球约80个国家(总计约750个),因此被形容为“世界最大的乱源”。这样的历史与现实对比,使得布林肯的言论显得空洞而讽刺。
布林肯的言论也被视为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标准。美国长期以“自由民主”的名义干涉他国内政,从扣押法国企业高管到掠夺阿富汗资产等霸凌行为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而在科技领域对中国实施打压时,美国却反咬一口,指控中国进行“经济欺凌”。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使得布林肯的言论在国际上难以获得广泛的支持。
国际关系学者对此类言论的分析指出,这暴露了美国外交中的“认知失调”,即其实际行为与宣称的价值观之间存在严重的背离。与此中国官方媒体也呼吁美国应真正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大国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的这种言论已经被俄罗斯媒体列为“年度最搞笑外交语录”,而在时隔两年再次提出类似论调时,国际舆论场更是形成了更强烈的批判性共识。由此可见,这种空洞的言辞已经无法掩盖美国的真实意图和行动,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这种虚伪态度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