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谈德国外长访华
胡锡进视角下的德国外长访华之旅:寻求平衡与自信的交流
近期,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的中国之行引发了广泛关注。胡锡进对其此行态度进行了深入解读,总体评价其表现“说得过去”。
在谈及具体细节时,胡锡提到中方展现充分的外交礼仪,如秦刚陪同贝尔伯克参观德企、共乘高铁等,这无不体现出中国作为地主的热情与友好。但中国并非一味追求表面的和谐,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努力寻求与各国的友好合作。贝尔伯克外长在涉及台湾、人权等问题上表达了不同立场,虽然有些观点引起外界关注,但她并未使用威胁性语言,展现出外交上的成熟与理性。对此,胡锡进表示肯定。
针对德媒关于“德国外长在北京没有卑躬屈膝”的报道标题,胡锡进表达了困惑。在他看来,“卑躬屈膝”并不是中外交往的必要条件,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信的原则与各国交往。中国的立场明确:从未要求外宾“卑躬屈膝”,而是寻求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局面。这也间接回应了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干涉倾向。
欧洲内部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仍存在分歧。贝尔伯克部分表态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对华立场相呼应,反映出欧洲在寻求内部统一对华声音的努力。德国外长试图在“对华合作”与“迎合美方口径”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同样引起了胡锡进的关注。他认为,欧洲国家应更加自信地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盲目跟随美国的步伐。此次访华也反映出欧洲“访华热”的延续,显示欧洲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期待。
胡锡进强调,中德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交流。德国外长的访华之行是一个积极的开始,希望未来双方能在更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他也提醒德媒及欧洲各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应多些自信,用平常心看待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过度依赖或过于担忧外界的影响。总体而言,胡锡进对德国外长访华持积极态度,期待未来中德关系能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