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专家谈春捂秋冻 春天怎么捂最健康?

健康知识 2025-04-14 11:47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春捂秋冻:古老谚语背后的健康智慧

随着季节的转换,我们迎来了春天的脚步。春天的天气多变,如同孩子多变的脸庞,一天之内可能经历多种气温变化。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体需要适应这种温度变化,其中,“春捂”便是一种古老的智慧。

所谓“春捂”,是指春季初期,不宜过早脱掉保暖衣物,以防气温骤降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受到病菌的侵袭。那么,“春捂”究竟应该捂多久?如何捂才能防病?哪些部位最该重视呢?

“春捂”的时间。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到15天。这是因为虽然春季已经来临,但气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渐适应。在这期间,如果过早脱掉棉衣,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很容易因为不适应气温变化而受寒,从而引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捂”呢?除了看气温是否低于15摄氏度外,更要结合个人感受。如果“捂”着时身体感觉舒适,不燥热、不出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于脱衣。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多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说到“春捂”,身体的某些部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首先是手腕,这里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因此神门穴是春捂的关键部位之一。其次是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腰为肾之府,保护好腰眼有助于温暖肾阳。最后是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热敷这个部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

除了这些关键部位,“春捂”还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决定。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适当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春捂”要根据气温、个人感受和体质来灵活调整。

“春捂秋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春季初期,我们要适当延长保暖时间,关注气温变化,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等部位的保暖。只有让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才能保持健康,远离疾病。让我们在春天的脚步中,用智慧呵护自己的身体吧!

上一篇:中餐点菜程序三优四忌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