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忌进补过燥
秋季养生之道:警惕贴秋膘的误区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的脚步悄然而至。在这个季节,民间有着贴秋膘的习俗,然而过度贴秋膘却可能引发体重增加。接下来,我们一同秋季养生之道,揭示贴秋膘的误区,助你健康度过这个金秋季节。
秋季,人们往往胃口大开,渴望为冬天储备能量。进补并非盲目,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明确一点,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过度食用补药。虚症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起到补气益血的效果。
在秋季,气候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症状,俗称“秋燥症”。在秋季养生中,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少吃一些燥热的进补食品,如羊肉、虾蟹等。而一些滋阴润肺的食品,如生梨、甘蔗、枇杷等水果,以及乌鸡、猪肺、龟肉、银耳等食品,则是秋季养生的良好选择。
秋天是贴秋膘的季节,但饮食很容易过量,导致热量摄入过多。想要控制体重的人要注意适量贴秋膘。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的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等。还要增加活动,提高热量的消耗。
除了以上几点,秋季养生还有诸多禁忌。例如,虽然已经进入秋季,但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暑热未消,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因为过量食用这些寒凉食物容易引发腹泻等疾病。药补不如食补,凡补必肉也不可取。肉类不易消化吸收,且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脂类、糖类等物质,增加身体负担。要将肉补与植物类食物进补相结合。
还要避免一些其他误区,如以药代食、越贵越补等。一些人认为高档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有强大的食疗作用,其实不然。看似平常的甘薯和洋葱等食品,却具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关注“负营养”,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也是非常重要的。
秋季养生要遵循规律,避免盲目进补。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改进补时才能适量进补。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在秋季养生中避免误区,保持健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