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妙招:夏日中暑试刮痧
中暑,这一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其实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种类型。对于先兆中暑的患者,其症状包括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等,体温可能略有升高,但经过短暂休息,一般都能恢复。而对于轻度中暑的患者,他们的症状会进一步加剧,体温会升高至38℃以上,并可能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经过休息和适当的降温处理,大部分症状都能得到缓解。
如果中暑情况严重,就会出现所谓的重度中暑,此时患者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甚至可能出现高热、意识丧失等症状,这种情况就需要紧急处理。面对中暑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急救措施。要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平躺,解开衣物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可以使用扇子或电扇为其扇风,并用冷水擦拭身体或在主要动脉血管部位放置冰袋以帮助散热。如果患者昏迷不醒,可以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促使其苏醒。
患者在苏醒后必须静卧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口服一些药物如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在6小时内没有完全消失,可以重复使用这些药物。要补充流失的体液,多喝淡盐水是必要的。如果在户外活动中发生中暑而缺乏急救工具,可以采用中医刮痧的方法进行急救。
中医上认为中暑是“发痧”,是因为患者体质虚弱,加上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不足,使得暑热之邪能够乘虚而入。除了常规的中暑症状外,可以通过刮痧来诊断是否有“痧”。刮痧能够清除暑湿之邪,达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的效果。刮痧操作时需注意场所应阴凉而避风。暴露待刮痧的皮肤后,涂抹介质并选择刮板角度进行刮拭。刮痧部位包括颈部、背部、胸部、上肢和下肢等,每个部位刮拭3~5分钟,以出痧为度。刮痧后需休息并补充水分,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刮痧。例如年老体弱、孕妇、产妇、经期妇女等,在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也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也不宜刮痧。对于中暑患者,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