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发烧裹被捂汗送ICU
广州女子发烧捂汗引发热射病,医生警示与预防建议
在炎炎夏日,广州一名女子因感冒发烧采取的传统“捂汗法”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险。据悉,这名女子因感冒发烧后关闭门窗、空调及风扇,裹紧被子试图通过“捂汗”退烧,结果却因热射病昏迷被紧急送医抢救。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热射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关键信息
1. 发病过程
这名女子在发烧之后采取了传统的“捂汗法”,关闭所有通风设备并盖厚被子发汗。这种做法导致体温急剧升高至40.5℃以上,出现头晕、呕吐等中暑症状,最终昏迷。热射病的诊断依据包括高温暴露史、核心体温超过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昏迷)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2. 治疗与康复
医生及时采取了急救措施,通过物理降温手段将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并转入ICU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由于救治及时,患者未出现不可逆器官损伤,最终康复出院。
3. 医生警示与建议
医生提醒公众,“捂汗退烧”的做法并不可取。盖被捂汗会阻碍散热,导致体温骤升,可能引发热射病,甚至危及生命。正确的退烧方法包括保持环境通风,适当使用空调或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等。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
热射病的风险与预防措施
热射病的风险不仅存在于户外暴晒的环境中,室内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也可能导致中暑甚至热射病。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的人群都是热射病的易感人群。对于热射病的急救原则,应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进行持续物理降温,并立即送医。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捂汗法”在发烧时存在的重大健康风险。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降温方法,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及时就医才是应对发热的关键措施。希望广大市民能够引以为戒,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防范热射病等高温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