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是什么,水蛭的作用
水蛭:古老中药王国中的神奇动物药
小时候在河中摸鱼时,我们或许曾被一种俗称为蚂蟥的小生物吓到它们无声无息地贴在身上,吸血而不引发痛感。其实,这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就是我们今天要的中药王国中的一味重要动物药水蛭。
水蛭,又名马蛭、麻黄蜞等,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药用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蚂蝗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明代神医李时珍也确认了其药用价值,认为干燥的蛭类含有蛭素、肝素等,具有通血、通经、消积散结、消肿解毒的功能。
虽然水蛭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曾被用于抽取血液以消除疾病,但这种方式由于效果不佳早已被淘汰。在21世纪,医生们重新发现了水蛭的价值。在人体进行手术后,某些部位可能会因为血液淤积而导致软组织坏死甚至危及生命。这种术后并发症称为“静脉淤血”,而水蛭正是治疗这种病症的最佳选择。除了吸取血液外,水蛭还能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防止伤口血液凝块,确保血液流通顺畅。
水蛭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其全体均可作为药材使用。在夏秋二季捕捉后,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以保存。关于水蛭的药效,流传着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惠王因吞食了一条水蛭而治愈了久治不愈的病症。这不禁让人好奇,水蛭的体内究竟隐藏着何种神奇物质,能使其吸血并治病?
原来,水蛭属于寄生虫的一种,依靠吸食动物或人类的血液生存。它们的口腔结构特殊,一旦遇到猎物,就会用头部的小吸盘牢牢吸附在对方身上,并通过数百颗细碎的牙齿撕咬皮肤。在此过程中,水蛭会分泌一种高效的剂,使被咬的人或动物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它们的口腔中还含有血管扩张素和抗凝血素,这些物质能使血液流通更加顺畅,有助于伤口愈合。
近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水蛭的神奇功效。水蛭体内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多肽类、肝素、水蛭素等,能有效抗凝血、消肿,对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及尿毒症等具有特效。水蛭还具有杭血凝、溶栓、杭血小板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等多种作用。
水蛭是一种神奇的中药动物药。尽管它在过去曾被误解和忽视,但现在已被现代医学重新发现并利用其价值。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有望从这种古老的生物中发现更多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秘密。水蛭的药效作用丰富多样,堪称神奇的自然药物。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并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对于食饵性高脂血症的家兔,每日服用水蛭粉1克,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能有效降血脂。水蛭的活性成分能够深入血管,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轻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的病变,让斑块明显消退。实验还观察到胶原纤维增生和胆固醇结晶的减少,这无疑是水蛭在调节血脂方面的显著表现。
除了降血脂作用,水蛭在心血管功能方面也有积极影响。其有效成分水蛭素,以一定剂量注射后,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这表明水蛭素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更令人惊奇的是,水蛭还具有终止妊娠的效果。宽体金线蛭对于小鼠早、中、晚期妊娠均有终止作用。在实验条件下,一定剂量的水蛭煎剂对小鼠终止妊娠效果极显著。这为未来的生育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神经系统保护方面,水蛭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脑血肿有促进吸收的作用。这不仅能促进血肿的吸收,还能减轻周围炎症反应及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局部血流循环,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在肾脏保护方面,水蛭对肌注甘油所致大鼠初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服用水蛭液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值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高凝状态有关。
水蛭还具有抗炎作用。生水蛭对小鼠被诱发的实验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胞血管通透性。这一特性使得水蛭在抗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不仅如此,水蛭对蜕膜瘤也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水蛭液对家兔离体子宫有明显收缩作用。水蛭素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作用,这为其在妇科领域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水蛭的药效广泛且强大,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降血脂、心血管功能、终止妊娠、神经系统保护、肾脏保护和抗炎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水蛭的药效作用,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带来更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