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水肿说掰掰!生活起居5原则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水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在治疗水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腰以上肿宜发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虽然人们常说“女人是水做的”,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水都是人体主要组成部分,占体重的60至80%。当身体出现水肿时,就需要我们警惕了。
根据中医理论,水肿的形成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的因素,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这三脏对人体水液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水液排出不畅,从而形成水肿。简单来说,水肿是因为元气虚弱,水湿无法排泄,积存在体内所致。“补气除湿利水”是治疗水肿的基本原则。
在中药材中,有很多具有去湿排水功效的药材,如茯苓、薏仁、玉米须、车前子、车前草等。当出现元气虚弱的症状,如精神不振、疲倦无力、不想活动、排尿不顺畅、腹胀腹泻等,可以使用太子参、党参、刺五加、黄耆、红枣等中药来补气。若血液循环不畅,则需添加养血活血的中药,如川七、当归、枸杞等。若出现燥热症状,如口干口渴、身热烦躁、局部红肿等,则应添加凉润退火的中药,以平衡体内热度。
对于水肿的人来说,无论是哪种体质,饮食都应尽量清淡,以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因为盐分过多会导致水分和盐分代谢异常。还有一些生活起居的原则可以帮助缓解水肿,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度休息和睡眠,适量运动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等。
对于水肿的自我检测,可以通过按压皮肤来初步判断。正常的皮肤弹性良好,按压后会有自然的回弹。如果皮肤凹痕没有消失,就可能表示存在水肿。
还可以尝试一种【去湿消肿茶】来帮助缓解水肿。其材料包括茯苓、川七、太子参、沙参、枸杞等,具有补气寒、去湿消肿、改善下肢循环的功效。适合气血虚弱、便软腹泻等寒冷体质者饮用。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吃生冷寒性食品,如冰冷饮料、生菜沙拉等。对于元气虚弱、容易水湿积存体内的人,宜多吃平和及温暖的食物,如鲤鱼、鸡肉等。若属于“湿热错杂”的综合体质,还需要吃凉润排水的食物,如冬瓜、芹菜等,以减少上火反应。
水肿是人体健康的一个警示灯,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中医的方法和日常生活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缓解水肿,保持身体健康。以上内容摘自《偷学6大名中医养身除病都到位》特刊。
由网友『错过时辰;』至本站,如有任何侵犯权益的问题,请与站长联系处理。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