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医保不缴费政策不变

健康知识 2025-04-20 12:06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近期,关于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群众对于改革后个人账户划入金额的减少有所疑虑,同时也对改革后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有所担忧。就此,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该负责人首先指出,我国职工医保制度自1998年建立以来,一直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其中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主要用于保障普通门诊和购药费用,另一部分则形成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保障参保职工住院费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账户的风险自担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保障群众健康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疾病谱的慢性病化、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老龄化发展趋势,原有制度对门诊保障的力度显得不足。

针对此次改革,负责人表示其核心是用调整个人账户的划入方式,来“置换”普通门诊统筹报销。这意味着改革后,大部分地区的参保人可以享受到普通门诊的报销待遇,这对于原来没有门诊报销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改革也有助于缓解“住院难”问题,降低居高不下的住院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那么,这次改革具体能为参保人带来哪些好处呢?首先是“增”,让大部分地区的参保人实现了普通门诊报销从无到有的转变;其次是“优”,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住院难”问题;最后是“拓”,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家庭成员。

对于参保人关心的个人账户结余问题,负责人明确表示,个人账户的结余归属不变,本金和利息仍然归个人所有。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不同地区医保政策存在差异,因此改革会稳步推进,处理好改革前后的政策衔接。

在改革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向患病群众和老年群体倾斜。建立门诊统筹报销机制,推动医保基金更多用于患病多的人群。针对退休人员,报销政策将更为优惠,报销“起付线”更低、报销比例更高、报销“封顶线”也更高。

此次改革旨在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医疗需求。在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的平稳推进。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建立起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制度。当前,已实施改革的统筹地区普遍明确了为退休职工提供更加优越的报销待遇,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这一改革举措体现了对老年人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据悉,全国范围内已有99%的统筹地区实施了普通门诊统筹制度。这一制度在2022年成功减轻了职工就医负担达1086亿元。到了2023年,全国定点医疗机构通过普通门诊统筹结算的次数已经累积达到惊人的4.41亿人次,日均结算超过780万人次,结算金额也达到了462.4亿元。这一改革的成效显著,通过“待遇置换,资金平移”的方式,为广大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指导各地持续优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其中包括将更多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报销范围,以便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也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更多的药品,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将研究和优化门诊报销比例、调整“起付线”和“封顶线”等政策,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医保便民服务。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医保制度的保障能力,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相信在持续的努力下,医保制度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期待未来医保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带来更多实质性的提升。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