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妈们 当把孩子当差生看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篇好文,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位教育者的父亲,他在家长会上发表了感人至深的发言。这位父亲不仅表达了对孩子的深情厚意,还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和心得体会。
在座的家长朋友们,你们一定代表着不同的层次,而我,则代表那些孩子表现较为平庸但正在不断进步的家庭。我的发言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一次自我检讨。
我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孩子,我宁愿相信你大器晚成”的故事。我和孩子的妈妈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满脑都是教育理念和理论,因此一开始我试图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干预、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现实却让我看到孩子的种种困扰:常常思维呆滞、作业拖延至深夜。于是,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理念,开始陪伴学习、辅导作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呵斥、不满和哭泣。
身为父亲,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老师,我明白意志力的重要性,更明白自我管理和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看到孩子因为学习而承受的心理和肉体的压力,我深感愧疚和悔恨。每当动手打过孩子后,尤其是打得比较重时,我的心情都会陷入谷底。看到孩子无助地蜷缩在角落,默默哭泣的样子,我心疼不已。即使他是我心中的宝贝,我唯一的希望,我也难以言表自己的复杂情绪。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起那段时光,我仍然深感愧疚。我的孩子经常阅读我的文章,他知道我内心的后悔和坚持。我对他的坚持和永不放弃的坚韧感到骄傲。
在此,我还要与各位家长分享几个观点:
我们要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并尽我们所能去教育他们。优秀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样,平常的父母也可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孩子。习惯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自身的遗传和变异也是可能的原因。我们只能接受这种可能性,并尽我们所能去爱护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们要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别让相互的折磨成为痛苦。如果你的孩子聪明、优秀,学习从不让你操心,你会感到幸福和自豪。但也有可能相反,正如我读书时一样,我成为了全村唯一考到县城中学的学生,而我的父亲为我骄傲不已。只有我的妈妈预感到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离家去读书的时候,她的不舍和忧虑让我深深感受到她对未来的担忧。这并不是诅咒,而是一种可能。我们要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别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最容易造成伤害,而且伤害可能是长久的。
四、面对问题,我们更应当聚焦于解决策略而非定性讨论。对于孩子,空洞的道理已经难以震撼和说服,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与支持。让我们不再空谈方法,而是通过实际行动,通过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通过每一个具体的题目来传授技巧与知识。
我似乎已经阐述清楚,孩子们其实已经懂得许多道理,但他们仍然面临困难,因为他们无法将这些道理付诸实践。他们需要实质性的帮助,如同我之前所做的那样。我们应当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关于孩子们参加的辅导班是否有效,我们应当深思。如果孩子在学校的课堂都无法专心听讲,那么仅仅依靠每周一次的辅导班就能改变吗?这些辅导班往往自成体系,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衔接,缺乏及时的巩固与反馈。相反,如果我们能处理好每天的作业,与学校的教学同步进行,互相巩固,效果可能会更好。
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如此。而且,我也还在教育的路上摸索前行。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做好缓慢进展的准备,做好反复的准备,甚至做好一直不见效的准备。因为我们深爱着他们,他们是我们的孩子。
随着我作为父亲和老师的经验日益丰富,我越发觉得教育是一项我几乎没有入门的事业。尽管我已经做好准备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何时能见到成效。也许在我努力的时候看不到效果,但在某一时刻,孩子可能会突然成长。即使他们成长了,我也不会贪天之功,将成果归功于自己。因为生命的成长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我们无法预知和掌控。
但我依然要坚持。如同人的身高有早有晚,智商和情商也许也是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会大器晚成。对待老人,我们常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对待孩子,如果我轻易放弃,将来孩子的人生如果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给予他帮助和支持。为人父母,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执着专一,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