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号两位医生诊疗,复旦中山首推“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
近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开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此次会议上宣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已经在脑疾病人工智能(AI)的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率先推出了“脑疾病智能诊疗门诊”,并且正式向公众开放。
这座充满科技魅力的智能门诊,坐落于中山医院20号楼8楼。当患者步入这个充满未来感的“智能门诊”时,他们只需挂一个智能门诊专病号,便可接受由专科医生和全新的“AI医生”联合诊疗。
“AI医生”是一位集摄像头、智能化认知评估、语言评估以及影像处理模块于一身的“机器医生”。它如同一位拥有敏锐观察力和高超诊断技艺的医师,通过自动获取分析病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读取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语音,以及分析言语复述情况,来精准判断是否存在脑功能障碍。而且,“AI医生”还能对影像学结果进行智能化判读,其精准度和速度均远超传统人工诊断。
以常见的“腔隙性脑梗塞”或“缺血灶”的诊断为例,许多老年患者在做完CT或磁共振后,常常对报告上的诊断感到困惑。这时,“智能影像系统”就能够迅速准确地分析出病灶的体积、所在位置以及严重程度,为医生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对于脑部病灶的影像表现、随访变化程度等,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大量数据影像进行分析学习,精准定位病灶。在AI的辅助下,医生能更快速地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缩短评估时间,减少个体差异,并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临床决策,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的汪昕教授表示,智能医生不仅有助于定量化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及影像表现,提高医疗质量的均等性,而且目前AI医生的诊断特异性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5%。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医生将会不断优化其智能化方案,为病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
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山医院在医疗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更广阔的医疗选择和更好的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