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必读:警惕这七种用筷方式,它们可能让你得病!
每天餐桌上都离不开筷子,但你使用筷子的方式正确吗?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用餐工具。选择不当、超期使用、存放不当、清洗不当等都会使筷子成为细菌的滋生地,引发腹泻、呕吐等现象,甚至可能因致癌!以下是七种常见的用筷误区,提醒大家注意。
一、不及时更换筷子
许多家庭可能一双手持木质筷子使用长达数年。木质、竹质等筷子在使用后半年至一年左右就会在表面形成细小凹槽,容易残留细菌和清洁剂。使用时间越长,检出的菌落总数越高。除了金属筷子外,其他材质的筷子都建议半年更换一次。
二、筷子开裂仍使用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筷子可能会因为经常使用、搓洗而留下伤痕,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开裂变形。这些裂缝极易藏污纳垢,成为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的温床。如果筷子出现弯曲、变形,或者看起来潮湿、闻起来有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宜继续使用。
三、存放方式不当
许多家庭将筷子随意放置,这样容易导致筷子沾染细菌。最好的存放方式是让它们保持干燥,并放在通风处。
四、清洗方式不当
许多人清洗筷子时只是简单用水冲洗,这样无法彻底清洁筷子上的残留物。应该使用流动的清水或者洗涤剂清洗,并确保每根筷子都被清洗干净。
五、混用筷子
不同材质的筷子混用容易使筷子表面磨损,导致细菌滋生。最好将不同材质的筷子分开使用。
六、咬筷子
有些人习惯吃饭时咬筷子,这样会使筷子表面变得粗糙,容易滋生细菌。咬筷子还可能导致牙齿受损。
七、使用过期筷子
过期的筷子可能存在裂纹或变形,容易残留细菌。要注意检查筷子的使用期限,及时更换。
正确使用和保养筷子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以上七种用筷方式,避免“病从口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