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中暑-4招减少中暑可能性
随着夏季的脚步日渐临近,中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户外工作的人们,时常会受到中暑的困扰。中暑的病情程度不同,可分为轻症与重症。今天,让我们跟随心脑血管网小编的步伐,了解中医如何应对中暑,特别是通过穴位按摩疗法。
如何预防中暑呢?以下四个小妙招,助你降低中暑风险:
一、出行时,请避开烈日。特别是10点至16点这个时间段,此时阳光强烈,中暑风险是平时的十倍。记得备好防晒工具,如遮阳帽、遮阳伞等。
二、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因为当你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专家建议,每天应根据气温高低,饮用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因出汗而流失的盐分。
三、合理饮食。多吃一些含水量较高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等,其水分含量在80%至90%之间,是补充水分的良好选择。乳制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四、保证充足的休息。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对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至关重要。最佳的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中医如何治疗中暑:
一、轻度中暑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多汗、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等,脉浮大而数。治疗方法以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采用泻法以泄热祛暑。主要穴位有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二、重度中暑
症状先为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等,脉沉而无力。治疗方法主要取督脉经穴,采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主要穴位有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等。
除了上述疗法,还有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
以上这些方法不仅传承了千年的中医智慧,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在享受夏日的我们也要关注身体健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让中暑远离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