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巴赫的音乐具有逻辑美」这句话?
“具备逻辑的美感”这一说法,看似深奥却实则有些让人啼笑皆非。逻辑,在音乐作品中确实有其存在的位置,而美感,则属于哲学领域的范畴。强行将两者结合,似乎有些牵强。那么,究竟何为逻辑的美感?或者说,音乐中的逻辑具体指什么?
现在社会现象令人堪忧,许多理工科学生钟爱通过欣赏巴赫音乐来彰显自己的独特品味,并宣称巴赫的音乐具有“逻辑性”的美感,仿佛这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源泉。音乐,本身就拥有其内在的逻辑,而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最终目的并非追求悦耳动听,也不是追求大众或市场的认可,而是在其构建的逻辑框架内实现自我和谐。
一首音乐作品,如果在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等方面能够做到逻辑严谨、自圆其说,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一件合格的作品。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创造出崭新的“音乐逻辑”,那么无疑,这就是大师级的杰作。
仅仅从感性的角度去欣赏音乐,或许只能让我们体会到如巴赫音乐中的那种精巧和繁复的“工整感”。要想真正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巴赫音乐作品中的逻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这需要我们深入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切实地分析谱例、组合,找出具有逻辑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理论教育的音乐爱好者,最好回归音乐的本质,纯粹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喜欢的就多听,不喜欢的就少听。我们只需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喜好,而不要轻易妄议音乐的好坏。
音乐作品中的逻辑是真实存在的,要想深刻理解它,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分析工具,比如和声、对位、曲式和配器等。至于具体的逻辑分析方法,可以向身边的专业音乐从业者请教,他们掌握了专业的技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理解音乐,不仅是欣赏它的美感,更是它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