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低血糖误当醉酒
揭开喝酒引发低血糖的神秘面纱
当李先生在校友聚会上痛饮白酒时,谁又能想到,这些欢聚的时刻竟会引发他身体内的危机四伏。
在饥饿和空腹状态下,人体依靠糖异生途径和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乙醇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切。乙醇能够抑制体内的糖异生过程,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大量饮酒无异于是一场灾难。当体内有限的肝糖原储备被完全耗竭后,低血糖便悄然而至。
李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在饮酒后数小时,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这一切与饮酒方式、饮酒量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那些营养充足、肝糖原储备丰富的人,相对不易陷入这一险境。但对于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的人来说,低血糖的风险就大大增加。
那么,如何区分醉酒与酒精性低血糖呢?醉酒是酒精对中枢神经的性抑制,先兴奋后抑制;而酒精性低血糖则多发生在空腹饮酒后不久,兴奋症状不明显,直接进入抑制状态。简单的鉴别方法:给患者喝一杯糖水,如症状缓解,则很可能是低血糖而非醉酒。
但值得注意的是,醉酒和神经低糖症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不抽血化验有时难以鉴别。建议对酒精中毒者常规测血糖,以便及时正确诊治。
如何预防酒精性低血糖?关键在于限制饮酒。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肝功能不良者)最好不要饮酒。若实在无法推脱,切记不要空腹饮酒,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适量饮酒的标准是:一周内不超过两个“酒精单位”,即啤酒360毫升、干葡萄酒150毫升或白酒45毫升。优先选择葡萄酒,避免度数高的白酒。
酒后意识不清时,不能仅考虑醉酒的可能,还需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的存在。这一常识的掌握对于减少或避免低血糖风险至关重要。阅读《低血糖可能另有隐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