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饭前饭后血糖多少正常
糖尿病,这一以高血糖为标志的代谢性疾病,其背后隐藏着体内胰岛素的微妙变化。可能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其生物作用受到损害,导致长期的高血糖状态,逐渐侵蚀着患者的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饭前饭后的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才算正常呢?这实际上与患者的患病年限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新诊断的、患病年限在5年以内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胰岛功能尚有轻度受损,这时的血糖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控。选择1-2种稳定的降糖药,可以使他们的空腹即饭前血糖控制在8.0mmol/L以内,餐后血糖不超过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低于6.5%。在这个阶段,通过药物干预和治疗后,很多人的血糖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参考水平。
而对于那些患病年限在5到10年之间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胰岛功能已经中度受损,需要联合2-3种降糖药物,甚至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分别为不超过10.0mmol/L和不超过1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要控制在8.0%以下。很多患者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但尚未出现致残的情况。
对于那些患病年限超过10年的糖友,他们的胰岛功能已经重度受损,血糖控制主要依靠胰岛素治疗。尽管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能够保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但并发症的困扰仍然难以避免。这个阶段的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分别为不超过10.0mmol/L和不超过16mmol/L。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早期不合理的用药、胰岛素使用不规范、饮食习惯不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血糖控制的目标也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合理的药物治疗、规范的胰岛素使用、科学的饮食控制,都是实现血糖稳定的关键。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之路,重拾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