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多吃荔枝小心荔枝病 什么人不宜吃荔枝
眼下正是荔枝上市的季节,大街小巷,无论是超市、水果店还是小商贩的摊点,都能看到荔枝那诱人的红色身影。剥开薄薄的果皮,紧致透明的果映入眼帘,一口咬下,爽脆沁甜,滑嫩如丝。这种美味却不可贪多,吃多了要小心患上荔枝病。
那么,什么是荔枝病呢?
荔枝病是指人们在大量食用鲜荔枝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这些包括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慌、口渴、饥饿感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症状。这是由于大量进食鲜荔枝后,机体胰岛素分泌过多引发的低血糖反应。轻度症状者,口服糖水即可恢复;对于严重症状者,则需要及时送医抢救。
那么,荔枝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主要症状表现为低血糖症状。患者在进食荔枝后次日清晨可能突然发病,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嗜睡、心悸等症状。一些患者还会表现出肢冷、饥饿感、口渴、肢痛和腹泻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突然昏迷,惊厥,血压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哀竭。通过实验室检查,往往会发现存在低血糖的情况。
要诊断荔枝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呢?
荔枝病主要是诊断低血糖症,一般会通过检测血浆血糖浓度或全血葡萄糖来进行判断。如果血浆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低于2.5mmol/L,就会被诊断为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比成人低1.11mmol/L。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过多、严重弥漫性肝病、慢性腹泻等。对于荔枝病的诊断,需要仔细鉴别原因。
除了可能的健康问题,荔枝其实也有许多食疗功效。
荔枝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成分。其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可以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荔枝的果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效果,具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而荔枝的核则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作用。
那么,哪些人不宜食用荔枝呢?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荔枝。这是因为荔枝属性温燥,过量食用可能加重虚火。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和咽喉炎的人也应少吃,以免加重病症。对于容易过敏的人群,食用鲜荔枝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过敏症状。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存在便秘、肝病、肾病、糖尿病和胃肠疾病的患者,应慎重食用。对于儿童,内火重的儿童最好避免食用,而其他正常儿童也应尽量少吃。一次食用荔枝不要超过10个,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肝火上升,引发不适。
荔枝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水果,但食用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贪多导致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