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的好 为何还得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情况。有些患者虽然血糖水平控制得并不理想,却并未出现眼底病变、肾病等并发症;而有些患者虽然血糖控制得相当稳定,却仍然遭受并发症的困扰。这让许多人疑惑,控制血糖是否真的有意义呢?
实则,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已经明确表明,控制高血糖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糖尿病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对于慢性并发症而言,控制血糖是预防大部分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我们也要认识到,有些患者在相似病程和血糖水平下,却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情况。这是因为,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血糖水平有关,还受到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血糖的控制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我们平时所测的血糖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血糖的影响同样是长期的。如果初发病时高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即使后来加强治疗,效果也可能会大打折扣。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并发症也可能已经无法逆转。
除此之外,血糖波动也是糖尿病并发症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实,血糖波动大容易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临床上,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但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始终很高,说明患者餐后或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是高的。这就需要加强血糖监测,以观察血糖波动情况。
除了高血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其中,高血压在糖尿病眼底病、肾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降血糖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严重的低血糖除了可能致残或致死之外,还可以加重并发症的发展。
即使血糖正常,也不意味着就不会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很多患者的“正常血糖”可能仅仅是建立在空腹血糖正常或偶尔的血糖检测基础上的。实际上,许多患者在并发症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仍自认为血糖正常。
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我们必须坚持安全、尽早、长期、有效的降糖原则,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并加强对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