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好吃糖尿病患者别多吃 糖友吃粽子有讲究
端午佳节,粽香四溢,传统美食粽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品尝粽子时,需得兼顾美味与健康。
粽子虽好,并非人人皆宜。市场上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粽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需谨慎。新鲜粽子最好当天食用,而对于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需在其保质期内食用,并要注意分类储存。自制粽子,口感最佳且安全,但冷藏时间不宜过长。吃粽子时,应重新蒸透,避免重复冰冻。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吃粽子的量和方式都需要特别注意。每天粽子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即半个或1个。胃肠道疾病患者和老年人更应适量食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粽子中常含有含糖量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如加糖调和,会损害胰岛功能,导致血糖急剧上升,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吃粽子呢?
在享用粽子前,先将其加热。粽子的主料糯米升糖速度较快,如搭配五花肉、咸蛋黄等高脂、高盐、高糖的馅料,更不利于血糖控制。建议糖友选择迷你粽,并加热后食用。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
在选择粽子时,五谷粽是更佳的选择。建议不选择红豆粽、蜜枣粽等含糖量较高的粽子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鲜肉粽。五谷粽或蔬菜粽是更好的选择。五谷粽添加了黑米、大黄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能缓解血糖上升;而蔬菜粽则添加了香菇、鲜笋等蔬菜来延缓血糖上升。若喜欢甜味,可选择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五谷粽。但即使是无糖粽子也应适量食用。
搭配蔬菜食用也是不错的选择。蔬菜能减缓血糖上升并解粽子的油腻。推荐凉拌或蒸的蔬菜如凉拌菠菜、木耳等搭配食用。胃酸过多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搭配蔬菜减缓糯米对胃的刺激,减少胃酸分泌。
除了上述建议外,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长粒糯米与短粒糯米的区别。长粒糯米升血糖速度稍慢,但做成的粽子易返生;短粒糯米则不会返生但放凉后不利于消化。因此建议趁热吃粽子。粽子美味却升糖快所以吃完粽子后适当运动有助于减缓血糖上升如饭后散步或家庭清洁等轻度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端午佳节之际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享受到美味的粽子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