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上床再吃 公布几类药服后易摔跤
临床故事分享:老年患者的跌倒危机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我遇到过一位特殊的老年男性患者。他在急诊临时观察室接受治疗,却在起床时突然晕厥,摔倒在地。那一刻,他短暂地失去了意识,全身出汗,血压急剧下降。幸运的是,在平卧后10分钟,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未造成严重后果。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透露自己患有前列腺肥大,导致排尿困难。他所服用的药物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临床上由服药引发的跌倒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群体。
老年群体由于行动不便和身体不适,无论是在活动中还是从卧位、坐位转为站立位时,都容易失去平衡跌倒。轻微的跌倒可能导致皮肤擦伤、韧带损伤,而严重的则可能引发骨折、脑出血或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防跌倒已成为医院重点预防的不良事件之一。
意识水平和脑动脉供血受影响的药物都是导致跌倒的隐患,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类药物:
首先是。这类药物会对患者的意识产生影响,导致反应能力和认知功能减弱,步态不稳。建议老年患者在睡前洗漱好,躺在床上后再服用。等待药物起效的15至30分钟内,患者已平躺,大大降低了跌倒的风险。
其次是止痛药。除了镇痛作用外,止痛药还可能引起肌肉松弛的副作用,使肌肉反应和动作缓慢。对于老年人来说,下床、上厕所时本就步态不稳,再加上药物影响和地面湿滑等因素,更易跌倒。建议老年人在服用止痛药前先行上厕所,并确保服药期间室内地面干燥。
利尿剂类降压药会导致体内钾和钠水平下降,可能引起乏力。患者服药后还容易因尿急下床导致跌倒。服药后血容量降低还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和头晕,增加跌倒风险。建议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在服药期间注意休息,起夜时先在床上一两分钟再下床,走路时放慢脚步并确保环境光线充足。
除了药物因素外,环境导致的跌倒也不容忽视。如地板过于光滑、路上有障碍物、老人视力不佳、反应迟缓等都可能引发意外。家人应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及时消除隐患,创造一个安全的服药环境。
每一场跌倒都可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作为家人和医护人员,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生活环境,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安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