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鹅卵石健身并非人人皆宜
走在鹅卵石上,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正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无论是小区、公园还是家中,人们都在尝试这种健身形式。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所的黄光民主任提醒我们,健身并非人人皆宜,盲目选择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那些脚部有损伤或炎症的朋友,走鹅卵石可能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足跟骨疼、脚趾腱鞘炎和囊肿等足病患者,更应慎重。因为在外界环境中,鹅卵石上难免会有灰尘和细菌,脚部有伤口的话,很容易引发感染。即便脚部健康的人,走完后也要及时清洗双脚,避免皮肤擦伤后引发的感染。
除了脚部问题,患有寒凉性疾病的人们也需谨慎。如关节炎和脉管炎等,血管弹性较差,受冷刺激后可能会加剧血管痉挛,不利于新陈代谢。对于骨质疏松和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人们,走鹅卵石的时间也需要控制。因为骨质疏松可能使跟骨硬度降低,长时间在鹅卵石上行走容易造成损伤。而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则可能因磨损导致膝关节疼痛和肿胀。
对于老年人来说,走鹅卵石的时间应控制在早晚各15分钟左右。初次尝试时,应逐渐增加锻炼时间,避免过度坚持导致疼痛。黄主任还提醒我们,早晨鹅卵石较凉,可以选择日照后的温暖鹅卵石路进行锻炼。锻炼后最好用温水泡脚,改善微循环。
除了走鹅卵石,还有许多其他的健身方式值得我们尝试。例如,在健身前进行热身活动,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负重热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选择适中重量的器械进行热身训练,让肌肉逐渐适应。科学的健身观念是追求健康体重,既不过瘦也不过胖。
推荐阅读:
《不容错过的9大健身小贴士》:其中提到了在进行举重练习前的热身活动的重要性,可以先进行5-10分钟的脚踏车练习,让血液传输自然,心脏进入运动状态。接下来可以选择适中的重量进行负重热身。
《运动强度适宜为妥 警惕这些健身误区》:科学的观念是提倡健康体重,既不是越瘦越好,也不是越胖越好。
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也需要科学的方式进行。在追求健康的我们也要注重身体的反馈,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避免盲目跟风,真正做到健身有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