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中毒 ”或致死 夏日饮水要科学
水中毒与夏日科学饮水
日前,一名男子在高温天气下连续饮用五瓶矿泉水后发生水中毒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夏日高温的袭来,人体出汗量增加,饮水补水成为这个季节至关重要的养生课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流行病学博士陈祖辉专家的解读,深入了解何为水中毒,以及如何科学饮水。
一、何为水中毒?
水中毒是一种因摄取过量水分而导致的脱水低钠症。虽然水中毒致死的机会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陈祖辉主任指出,水中毒的成因主要是摄取了过多的水分,即摄入的水分远大于排出的水分。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运动后因大量出汗而感到口渴而大量饮水的情况下。大量补水后,血液被稀释,渗透压降低,水分通过细胞膜渗入细胞内,可能导致细胞水肿,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头晕、呕吐、幻觉,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呼吸暂停。
二、如何避免水中毒?
陈祖辉主任提到,要避免水中毒,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有些人反应较慢,等到口渴了再喝水,此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
2. 掌握正确的饮水方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关于每天需要喝8杯水的说法,陈主任表示,这并非硬性指标。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运动量以及出汗量都不同,所需的水分也应有所不同。若盲目追求8杯水的量,可能会导致慢性水中毒。
3. 运动后补水要加盐。适量地喝一些淡盐水,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盐分。大量排汗不仅流失了水分,也流失了电解质,此时若只喝水而不补充盐分,会导致血液中的盐分减少,吸水能力降低,部分水分会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导致慢性水中毒。
三、专家简介
陈祖辉博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擅长健康教育与咨询。
四、推荐阅读
1. 喝水的时间与方式: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这是误区。正确的饮水方式应该是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夏季炎热出汗多,补水十分必要,但需掌握正确方法。
2. 避免喝水误区:喝水并非越多越好,喝冰镇水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要避免9大喝水误区,正确饮水才能保持健康。走出喝水的误区:别让水成为!
喝水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基本需求,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一些喝水的误区,导致水不仅不能发挥补水的功效,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些喝水的误区,从而更有效地享受水的滋养。
误区一:喝水无节制。有些人喝水没有规律,口渴了才喝,甚至一饮而尽。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功能。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定时适量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误区二:忽视水温。有些人喜欢喝冰水或热水,但忽视了水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冷或过热的饮用水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不适。建议饮用温开水,既能解渴又能保护胃肠道健康。
误区三:喝水不挑时间。有些人认为喝水的时间无关紧要,其实并非如此。在某些特定时间,如早晨起床后、运动前后等时段适量饮水,有助于排毒、补充身体水分。我们要学会挑选合适的时间喝水,让身体更好地吸收水分。
误区四:忽视水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饮用含有过多杂质、有害物质的水可能导致健康问题。我们应该关注水质问题,选择经过净化处理的水源,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误区五:忽视水量。有些人虽然每天饮水,但饮水量不足。身体缺水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皮肤干燥、免疫力下降等。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活动量等因素合理安排饮水量,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水分补充。
专稿提醒您:水是生命之源,正确饮水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让我们走出喝水的误区,让水成为我们的健康补药而非。在享受水的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饮水习惯,选择安全的水源,确保身体健康。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